close

  乳源,南宋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置縣,因縣北豐崗嶺溶洞盛產石鐘乳,洞中有源泉流出而得名。乳源瑤族自治縣成立於1963年10月,是廣東省3個少數民族自治縣之一。全縣總面積2299平方公里,轄9個鎮,總人口21.7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2.2萬人。
  自治縣成立50年來,在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乳源歷屆黨委、政府團結帶領全縣各族人民艱苦奮鬥、開拓進取,經濟、社會、生態建設取得了輝煌成就。尤其是近10年來,乳源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攬,走生態文明發展道路,大力實施“生態立縣、工業強縣、農業穩縣、旅游旺縣、科教興縣”發展戰略,堅持打民族牌,走生態路,探索實踐了民族地區、欠發達山區科學發展的模式,被國家民委授予“全國少數民族自治縣(旗)科學發展示範縣”稱號。
  憶往昔崢嶸歲月,心潮澎湃;看今朝輝煌成就,信心滿懷;展未來美好前景,任重道遠。站在新的起點,謀求新的發展,實現乳源夢,是全縣瑤漢族人民的共同期待,更是乳源縣委、縣政府的使命和職責。我們堅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徵程上,乳源必將譜寫出經濟、社會、民生生態跨越式發展的輝煌篇章,一個美麗、富庶、文明的新乳源必將呈現在世人的面前。
  自我發展 特色發展 跨越發展
  乳源,在科學發展道路上,與祖國共奮進,與改革開放的強勁脈搏一起跳動,描繪出一幅波瀾壯闊的壯美畫捲。在“自我發展、特色發展、跨越發展”的進程中,綠色工業強勢推進,生態農業蓬勃興起,特色旅游迅猛發展……
  轉化資源優勢推動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乳源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依托資源優勢,帶動全縣經濟全面發展。從1963年到2012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從1369萬元增加到49.58億元,增長了361倍;縣財政收入從107萬元增加到3.6億元,增長了335倍;農村人均純收入從47元增加到7388元,增長了156倍。
  近年來,乳源以水電能源優勢作為招商引資的“法寶”,把豐富的水電資源轉化為經濟效益,實現政府財力的有效積累,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走上了“工業強縣”的道路。採取以園招商、以商引商、產業招商等方式,抓住“雙轉移”契機,不斷改善軟硬環境,調優招商政策,配強招商隊伍,優化服務環境,加強宣傳推介,完善和落實招商引資激勵機制,招商引資取得突破性進展。引進了包括東陽光生物製藥、氯鹼化工、氟化工、藍威藥業、宏觀管樁、冠華食品、寶華農科、大峽谷旅游深度開發、華景雅苑房地產開發等一大批涉及工業、旅游、農業開發和房地產等領域的有潛力、有實力的項目。
  抓住廣東乳源經濟開發區升級為省級開發區機遇,該縣掀起產業園區建設高潮,重點完善園區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園區三通一平,建成完善了東陽光高科技產業園、富源工業園、新材料產業園、食品工業園、仙湖民營經濟創業園等五大產業園區。目前園區工業經濟總量已占乳源國民經濟的“半壁江山”。
  至2012年,乳源全縣工業企業有842家,工業總產值達95.96億元,工業增加值23.78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9家,其中民營企業29家,產值65.54億元,占全縣工業總產值的69.23%,增加值11.63億元,占全縣工業增加值的55.17%。目前,乳源工業總產值超億元的企業有11家,占全縣工業企業的73%,已成為乳源經濟發展的主力軍。
  因地制宜發展生態農業
  進入21世紀以來,乳源農業生產逐步走上區域化佈局、優質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的道路。2008年和2009年,乳源分別獲評為廣東省綠色食品示範縣和中國果菜無公害科技示範縣。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豐富的自然資源,乳源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生態農業,農業生產正向區域化、規模化、產業化方向發展。乳源還大力實施綠色品牌戰略,通過建設綠色食品生產基地、採用標準化生產技術等措施,把綠色食品作為農業拳頭產品來打造,開拓國內外市場。目前,全縣註冊農產品商標35個,瑤山白毫茶、香蕉李、還原筍、菜心、巴西果王汁等19個農產品獲綠色有機食品標誌認證,是廣東省綠色食品認證項目最多的縣。乳源逐漸成為珠三角綠色農產品重要供應基地,輻射帶動農戶近萬戶,叩開了農民致富之門。
  在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和扶貧開發政策、移民政策推動下,乳源的農村交通、水利、住房、沼氣等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進展,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較大改善,農村面貌日新月異。2012年,乳源全縣農村經濟總收入達12.5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388元,比1963年的47元增加156.2倍。
  目前,乳源全縣102個行政村全部實現通電話、通電、通廣播電視和水泥硬底化通車,全部設置了村衛生站和文化書屋,有3.51萬家農戶住上了混凝土結構的樓房,有300多個自然村實施了垃圾“戶清—村收—鎮運”等長效保潔機制,有56個自然村實施了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建成了龍頭新村、必背口村、八一瑤族新村等10個新農村建設示範點。
  培育精品打造特色旅游
  2003年以來,乳源積極實施“旅游旺縣”發展戰略,立足良好的旅游資源和文化資源優勢,編製了旅游發展總體規劃,以打造“世界過山瑤之鄉”和“大南嶺生態旅游區”旅游品牌為重點,著力培育“高山、峽谷、瑤家源”為主題的特色旅游精品,提出要把旅游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龍頭和縣域經濟的支柱產業來打造,緊緊抓住創建“廣東省旅游強縣”工作目標,掀起了旅游開發建設的高潮。
  近10年間,乳源引進投資商開發新建了天景山仙人橋、雲門峽漂流、南方紅豆杉森林公園、麗宮國際旅游度假區等10多個景區,必背瑤寨恢復營業,深度開發南嶺國家森林公園、廣東乳源大峽谷,天井山林場升格為國家級森林公園。目前,全縣共有大小旅游景區(點)13個,其中擁有4個國家4A級旅游景區、3個國家3A級旅游景區、2個國家級森林公園、1個國家濕地公園和7家三星級以上酒店,堪稱廣東旅游資源最為豐富的縣和韶關地區接待條件最好的縣。
  從2007年開始,乳源每年舉辦一次十月朝風情旅游文化節,極大地提升了旅游知名度和美譽度——該縣先後獲得“中國最佳民族生態旅游名縣”、“中國最佳民族生態旅游目的地”、“廣東省旅游強縣”、“廣東省旅游綜合改革示範縣”、“2011年廣東縣域旅游經濟綜合競爭力十五強縣”、“廣東省旅游特色縣”、“華南地區最佳自駕游目的地”等榮譽稱號。2012年,全縣接待游客239.9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18.2億元,分別比2003年增長了5倍和60倍。
  打民族牌 走生態路
  乳源,著眼於發展的方式、發展的可持續性和發展的協調性,打民族牌,走生態路,實現著美麗與發展雙贏的目標。如今,在瑤鄉大地上,生態建設業績卓著,生態文化美麗綻放,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蒸蒸日上……
  構建生態大屏障
  乳源是南嶺生態屏障和生態核心區,是全國和廣東省劃定的生態發展區,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自然稟賦,是乳源最突出的特點和優勢、最重要的資源和資本、最珍貴的品牌和形象、最大的後發優勢和內生動力,是乳源立縣之本和發展之基。歷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生態保護,先後提出了“植樹造林”、“荒山綠化”、“綠色乳源”、“生態立縣”、“綠色發展”、“生態發展”、“美麗乳源”等戰略思想,保護生態環境、加快生態發展的思想始終貫穿乳源的發展實踐,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成為乳源實現科學快速發展的共識。
  從2003年開始,乳源開展了創建林業生態縣的工作,先後建立了大峽谷、大潭河、大東山、南方紅豆杉自然保護區和泉水自然保護區。建成了紅豆杉森林公園,天井山林場升格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南水湖被評為國家級濕地公園,成立了南水湖國家濕地公園管理處。目前,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6.8%,縣城區綠化覆蓋率達35.7%,綠地率達到34.4%,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1.2平方米,生態文明建設碩果纍纍:2006年,被授予“廣東省林業生態縣”稱號;2007年被全國綠化委員會授予“全國綠化模範縣”稱號;2008年,被評為“中國綠色名縣”;2010年,被授予“廣東省南嶺山地森林生態及生物多樣性功能區試點縣”稱號;2011年被列為全國岩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重點縣、國家綠色能源示範縣、廣東省低碳示範縣稱號,這些“綠帽子”稱號,成為乳源堅持走生態發展之路的縮影,見證著乳源的美麗與發展。
  打造瑤族文化特色品牌
  近年來,乳源堅持發展文化就是改善民生、抓文化就是抓發展的理念,不斷完善公共文化設施,精心培育挖掘民族文化,全力建設全國少數民族地區文化強縣。
  目前,乳源完成了全縣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的建設,擁有縣級支中心1個、鎮級基層服務中心9個、村級基層服務點131個,實現了100%的全覆蓋,建成“中國南嶺瑤鄉文化網”,宣傳瑤族文化。2008年,該縣被文化部命名為“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示範縣”。同時,建成農家書屋102家,實現了行政村農家書屋全覆蓋,八一瑤族新村農家書屋被評為省優秀農家書屋;建成鄉鎮健身廣場2個,游溪鎮全民健身廣場被評為“全國鄉鎮體育健身示範工程”;建成了政府廣場擴建工程,為民眾提供了條件更為優越的文化活動空間。
  乳源堅持弘揚瑤族優秀文化,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劃,拜盤王、瑤族刺繡列入國家非遺名錄、乳源瑤歌列入省非遺名錄,乳源瑤族傳統醫葯、乳源過山瑤服飾列入韶關市非遺名錄。7人列為國家級、省級、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同時,乳源建立瑤族文化生態保護區,成立世界勉瑤學術研究基地,增設了過山瑤民俗陳列館、瑤繡博物館,在3個瑤族聚居鎮建立瑤族聚居鎮非遺傳習所,成立了瑤族山歌隊、“拜盤王”展演隊,編撰出版了《瑤族民俗風情錄》、《過山瑤的鄉源》等30多冊書籍,挖掘西京古道、雲門禪宗文化,實現瑤族優秀文化進入學校課堂,民族文化保護傳承發展空前加強。
  乳源突出打造瑤族文化特色品牌,繡制《瑤嶺長歌·百米刺繡》,成為中國之最,被世界紀錄協會授予世界之最稱號,乳源還被評為“中國瑤繡之都”稱號。通過舉辦縣慶、瑤族十月朝、瑤族盤王節節慶,推出“盤王大典”、“瑤族公主大賽”、“瑤繡藝術節”、瑤族歌舞展演、長桌宴等一系列極具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活動,逐步形成了一年一度的十月朝節慶、三年一次的盤王節大慶、五年一次的縣慶等系列節慶文化品牌,得到國內外瑤族同胞、社會各界的廣泛關註,瑤族節慶文化煥發出獨特魅力和絢麗光彩,走出了一條因瑤而生、因瑤而興、因瑤而特、因瑤而名的發展新路。
  促進瑤漢合心共同繁榮發展
  乳源瑤族屬過山瑤,過山瑤是瑤族的一個重要分支,因其“耕作一山,則移一山”的游耕文化特征而得名。乳源必背鎮是老撾、泰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以及美國、法國等歐美過山瑤的祖居地,因此被譽為“世界過山瑤之鄉”。
  在黨的民族政策指引下,乳源以“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為民族工作主題,牢固樹立“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的思想,堅持以團結促發展、以發展促團結,築牢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的根基。該縣先後成功舉辦(承辦)了全國民族自治縣(旗)科學發展經驗交流會、全國民族地區基礎教育工作經驗交流會、第十一屆中國瑤族盤王節、第一屆世界瑤族公主大賽、廣東省第四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廣東省推動民族地區科學發展工作會議等重大活動,2009年第三次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2013年1月榮獲“全國民族自治縣(旗)科學發展示範縣”稱號。
  近年來,乳源認真貫徹落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加強了民族立法工作,制定修訂了《乳源瑤族自治縣自治條例》等地方性法規,為鞏固和發展民族關係、保護少數民族群眾的合法權益、促進自治縣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該縣開展了一系列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八一瑤族新村、政研新村、必背口村、旅游新村、塘洞新村、龍頭新村等6個村創建為“韶關市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瑤漢一家親”的思想觀念越來越深入人心,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呈現出蒸蒸日上的良好勢頭。
  為改善瑤族同胞生產生活條件,乳源結合扶貧開發“雙到”、新農村建設、生態移民等工作,建成水源宮八一瑤族新村、東莞扶貧“雙到”瑤族新村、方武新村等一批瑤族新村、小康村、幸福安居示範村。瑤族同胞從大山深處搬遷到平原區,通過繡制瑤繡工藝品、制售瑤山苦爽酒、發展瑤家樂旅游、生態農業項目等發家致富。全縣瑤區行政村全部實現通電、通公路、通電話,縣財政全額補助瑤族群眾參加合作醫療,瑤區生產生活條件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從2008年起,該縣每年財撥500萬元,實施“邊遠山區教師特殊崗位津貼工程”、“農村寄宿學生營養工程”、“少數民族學生補助工程”、“政府助學金工程”、“教師培訓工程”等五個“百萬工程”,解決貧困孩子上學難、營養不良、山區教師福利和教師培訓等問題,成功創建了“廣東省教育強縣”,走出了一條少數民族地區“教育強縣”的新路子。
  “六大工程” 建設美麗乳源
  黨的十八大吹響了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軍的號角,乳源站在新的起點,開啟新的徵程。到2017年,計劃提前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兩個翻番的目標。今後一段時期,乳源將強力推進“六大工程”,加快生態發展,建設美麗乳源。深入建設全國民族自治縣科學發展示範縣,把乳源建設成為廣東省生態發展先行區、韶關市最佳宜居衛星城。
  實施生態保護工程——建設中國最美生態家園;
  實施綠色工業工程——建設生態發展區新興工業強縣;
  實施生態農業工程——建設珠三角綠色農產品供應基地;
  實施特色旅游工程——建設廣東最佳生態休閑旅游度假區;
  實施生態人居工程——建設韶關最佳宜居衛星城;
  實施生態文化工程——建設民族地區文化強縣。
  撰文 範琛 鄭東紅 賴南坡
  編輯統籌 楊和平  (原標題:瑤漢奏響和諧曲 嶺南明珠譜新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l04blxea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